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招了那便暂时别折腾他们了,好生对待。我们只是为了办事,不是存心想折磨人。郭绍在西华门营署内一本正经地对京娘说。

京娘又递上来一封信,抓到的三个人,其中一个是家丁,另外两个都是名单上的人,一个指挥使一个都头。这信是李二根按照我的意思写的,还要不要继续抓人

郭绍这种书信仍旧有点吃力,前世二十几年的习惯,不是现在几年时间随便看看书就能完全改变的;每次看到竖着写的字心里都有点犯嘀咕。但他还是拿过来逐字逐句亲自读了一遍。

这是李二根约一个同僚出来商议要事的亲笔信。按这种方式抓人,风险更低做得更加不动声色。郭绍当即道:抓吧,多一个人核对,能把名单做得更清楚完善,以免有疏漏。

他发现酷刑通常都很好用,完全颠覆了在电视上看到的怎么用刑都不招的见识,或许后世道听途说的事要么是杜撰要么是那些人受过专门的教育和反间谍训练。不过在这里,有些昏庸的州官县官断案,断不下去就屈打成招,犯人明知道承认了自己要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受不了酷刑仍要招供;何况被郭绍逮捕的武将只是出卖别人。

开封府的黄炳廉已经把赵三案做成了铁案。上朝时,卷宗拿到朝里传视,无人能够反驳。这世道像黄炳廉这么专业的断案官员很稀缺,大部分朝臣对这等事都稀里糊涂。

文武百官束手无策,纷纷面向高高在上的人,等待上位者的态度。

高高的台阶上,宝座上坐着一个穿孝服的小孩子,他没什么话说,说什么也没用谁会理会一个几岁的孩子说的话,只要没哭就好了。一旁半透明的帷幔里,还有个女子。

这时传来了威严又清幽的声音:既然死者浑身有伤,那是谁隐瞒了她的死因,谁把她从枯井内打捞上来,谁称死者是病故包庇凶犯

众臣听罢,纷纷弯下腰,满朝无人能奏对。黄炳廉跪伏道:启禀太后,臣未能查实,不知。

一桩命案捅出去后就没了下文,也没人追究责任,只是在东京被人说三道四。特别是那些市井间的姑婆,对这等坏事特别有兴趣,少不得到处说;正因有了她们的无偿传播,才有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的常言。

国丧一月终于结束,内外无大事。据各地边境奏报,辽国毫无动静上京似乎又发生了内乱,北汉蠢蠢欲动但没有辽国支持又被河东几路周朝地方军监视,也没敢轻举妄动;南唐国发生了政变,现在自顾不暇。

这阵子周朝发生变故,天下各国也不轻松。

宫中脱下丧服的当天,太后下诏,要校检在京的各禁军兵马。为了不惊扰京城,并不调集禁军全部主力,而是在各军的军营就地巡视;以三天为期,半月内对四大主力诸班直一共五股禁军分别校检。枢密院进行了部署,以铁骑军是大周最精锐的部队最先安排。

铁骑军总兵力三万余,一半处于解散状态,值守人马一万五千人;但无论是否当值,都头以上武将被要求全部参与。内城东北部左一防区校场能布下一两万人,三日内铁骑军一万余众将调动至校场等候宫中校检。

铁骑军军都虞候以上武将到殿前司衙署议事,查验了枢密院的军令。

散伙后,军都指挥使杨光义觉得右眼不断在跳,心里隐隐发慌。正看到控鹤左厢厢都指挥使赵晁骑马要走,杨光义和赵晁私交不错,当下便带着随从策马上前一路。

我觉得事儿有点不对劲哩。杨光义上前小声道。

赵晁却冷笑道:妇人就是小家子气,既然要校检大军,还瞻前顾后搞得那么麻烦。弄这种场面无非就是图个好大喜功,场面越大越威风,我就没见过皇帝检阅禁军要分成五次的。

杨光义沉声道:我又想起,昨日发现部下有个指挥使已经好几天没到军营值守了总感觉这风头很怪,赵兄您得想想,那帮人究竟要干什么

你没病吧赵晁皱眉道,一个指挥使没来值守,你派人去他家问问干嘛去了,东猜西猜什么意思

罢了罢了杨光义摇头道。他抬起头,只见空中大量的枯叶在长街上乱飘,路边的树光秃秃的,还剩一些阔叶挂在枝头说不出的萧杀枯败之气。

此时郭绍正从皇城走进枢密院衙署,王朴和魏仁溥一并到大堂迎见。郭绍抱拳作拜,相互见礼,说道:我带了太后的手令,可否换个地方说话

请。王朴伸手道。

于是三人前后进了旁边的书房,又看茶。

郭绍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条,双手呈上去:太后亲笔懿旨,不过没有用印玺,不知管用不管用

王朴看了一眼,只有两行字,不动声色又递给魏仁溥。魏仁溥看罢道:太后真是写得一手好字。郭绍与王朴面面相觑,气氛有些尴尬。

魏仁溥转头道:王使君以为如何


页面连接:http://www.delnan-cz.com/view_0_p6aim/ll6ip82m.html

书屋小说网 无限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80电子书飞翔小说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